摘 要:【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于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3 年 7 月 10 日至 2016 年 8 月 23 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内分泌门诊诊断为 NAFLD,伴 ALT、AST 升高,单纯使用二甲双 胍进行治疗的患儿,共 10 例 。 比较二甲双胍治疗前后患儿的肝酶学、肝脏彩超表现、血脂、血糖、胰岛素、稳态模型胰岛素 抵抗指数(HOMA-IR),BMI 及腰围身高比(WHtR)的变化。【结果】脂肪性肝炎(NASH)患儿 10 例 ,其中男孩 5 例 ,女孩 5 例 。二甲双胍短期治疗后血ALT、AST、HOMA-IR、空腹胰岛素及 WHtR 均较治疗前降低(P < 0.05),其中ALT、AST、HOMA- IR 降低显著(P < 0.01),下降率为 100%(10/10),并随疗程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而 BMI、TG、血糖在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 (P > 0.05)。 其中 3 例有复查肝脏彩超的患儿均显示脂肪肝程度有所改善。【结论】二甲双胍治疗短期内即可有效的改善 NASH 患儿肝酶学的异常和胰岛素敏感性,而短期内对于血脂和 BMI 无明显改善。
关键词:二甲双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儿童;肥胖;ALT;AST
非 酒 精 性 脂 肪 性 肝 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类以肝脂肪堆积,肝脏 病理改变类似于酒精性脂肪肝而无饮酒史的慢性 肝脏疾病伴或不伴随肝炎和肝纤维化,其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 、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 1-2]。随着肥胖症在儿童中的流行,NAFLD 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也显著增高,已成为引起儿童慢 性肝炎最常见的病因,与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的发 生,心脏血管疾病的进展均有密切联系[3-5]。本中 心前期报道 NAFLD 在就诊肥胖儿童中的检出率 已高达 41.7%[6-7]。 因此,对 NAFLD 的治疗应及早 进行并引起重视 。然而,目前对 NAFLD 的治疗除 了生活方式外,对于药物治疗尚未形成统一的认 识[8]。对于儿童 NAFLD 的治疗同样无确切有效的 治疗方案 。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用于改善成年人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转氨酶,并且有确切的疗效[9], 国外已有研究报道二甲双胍治疗 3 个月,非 2 型糖 尿病肥胖儿童 BMI、代谢相关危险因素、ALT 均有 显著改善[10],而基于我们的文献检索,单纯用二 甲双胍治疗儿童 NAFLD 的治疗效果在国内尚未 见文献报道 。本文对 10 例 NAFLD 患儿予口服二 甲双胍治疗后的疗效进行分析报道。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院儿科内分泌门诊就诊并确诊为 NAFLD 的患儿(诊断标准参考 2010 年中华医学会肝脏病 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定的非酒精 性脂肪肝诊断标准[ 1]及 2017 年北美儿童青少年 NAFLD 诊疗指南[2]),选择在初诊时 B 超证实为 脂肪肝 ,且谷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值上线 (40 U/L)者 。通过询问病史或各种实验室检查排 除可能引起脂肪肝和肝功能损害的其他原因:饮酒 史(按酒精含量,男> 140 g/周,女> 70 g/周)、肝炎病 毒现症感染、自身免疫病、Wilson 病、血色病以及药 物等 。单独应用二甲双胍治疗两周以上,并有及时 复查二甲双胍治疗后肝酶者共 10 例,其中男孩 5 例,女孩 5 例,就诊时年龄 10~14岁,10 例均肥胖。
............略............
讨 论
随着儿童肥胖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长,儿童非 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生率也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然而目前国内外对于儿童 NAFLD 的治疗尚无确 切有效的方案 。有学者发现长期生活方式干预的 确可有效降低肥胖患儿体质量,对脂肪肝等级、肝 小叶炎症、肝细胞的气球样变及 NAFLD 的活动性 评分均有改善,同时在转氨酶、甘油三酯、胆固醇、 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性均有显著 改善[8,15]。然而,事实证明长期持续的生活方式 干预在儿童期存在操作上的困难,并且难以达到 短期使病变逆转的目的[3,15-16]。 因此,寻找能及时 有效遏止脂肪性肝病进展的治疗途径,应引起重 视,以免病情发展至不可逆阶段 。本研究结果显 示短期的二甲双胍治疗后 10 例患儿除空腹胰岛 素水平及 HOMA-IR有显著改善外,肝酶均有所降 低,并发现有持续复查肝脏彩超的 3 例患儿其脂 肪肝的程度有逆转的趋势 ,与成年人及国外 NAFLD 儿童中的研究呈现一致结果[9-10]。另外, 有报道二甲双胍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 NAFLD 肥胖儿童的研究发现,联合治疗对 BMI、糖代谢指 数、ALT 及血脂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单纯的生活 方式干预[ 17]。可推测二甲双胍在防治 NAFLD 发 生发展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NAFLD 的发生与许多代谢性的危险因素包括 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心血管疾病尤其是肥胖 都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而对于 NAFLD 发生时的病 理生理机制尚无定论 。 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是“多 重打击模型”:多种基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及 不同器官组织(脂肪组织、胰腺、肠道和肝脏)的交 互调节引起广泛性代谢功能异常,NAFLD 作为其 中的肝脏表现[18],而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又被认为 是第一个“真正 ”的打击[19]。 因此,改善肥胖状态 及胰岛素抵抗或许可作为 NAFLD 治疗的新契机。
二甲双胍改善肝功能的具体作用机制目前 仍不是很清楚 。研究认为二甲双胍可能通过改变一些脂肪因子的表达(例如脂联素、PGRN、Adipo⁃ lin 等)直接或间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进而减少 脂肪在肝脏及骨骼肌的异位沉积[10,20]。 因为脂肪 的异位沉积可诱导炎症、过氧化等反应,也可通过 损坏 IRS-1的酪氨酸磷酸化而抑制胰岛素受体后 信号通路(IRS-1/PI3K/AKT2)[21]。 已有动物实验 发现二甲双胍对高脂诱导的肥胖大鼠 NAFLD 有 一定的预防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所 起的作用[22]。这或许可成为二甲双胍改善肝功能 的一种机制 。另外,有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对于腹 部脂肪的改善较为有效[23],动物实验已经证明高 脂诱导的肥胖大鼠主要以腹部脂肪增加为主,其 中 25%的脂肪堆积于肝脏[24]。腰围身高比作为反 映腹部脂肪及中心性肥胖的间接指标在本研究中 也有体现,10 例患儿在二甲双胍治疗前后腰围身 高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间接说明二甲 双胍可降低脂肪在肝脏的沉积。
另外,在其他研究中二甲双胍对血脂和 BMI 均有改善作用[8,15,17],而本研究对于 BMI 及甘油三 酯的改善程度尚不是十分明显,可能与二甲双胍 干预的时间较短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短期应用二甲双胍即可改 善儿童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肝功能,同时改善胰岛 素敏感性,及时阻止病情进展,不足之处是样本量 较小,观察周期较短,可加大样本量做进一步分析 证明 ,并延长观察周期来确定治疗后的远期效 果 。另外,对于二甲双胍改善肝功能的作用机制 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略
短期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分析
论文库:医学 时间:2025-03-14 09:56:13 点击:123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