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减税降费”是新一轮财税改革的热词,尤其在当前面对疫情,在经济上也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同时创新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动力的情况下,减税降费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推手”之一。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中也明确指出将在2020年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9年全年减税降费达到2.36万亿元,超过原定的近两万亿元,规模制造业和小微企业受益最多,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宏观经济和市场主体的冲击,提出将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强化阶段新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助力市场主体发展。
关键词:减税降费、新冠疫情、经济压力
引言:今年将主要实施的减税降费政策,包括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前期出台的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征部分行业的增值税,以及减免民航发展基金港口建设费的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2020年底,报告预计2020年全年将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
一、新冠疫情下的社会经济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财政发展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与挑战,历经两月艰难奋战,举全国上下之力,我国新冠肺炎疫情狙击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随着疫情防控逐渐趋稳定,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新任务。在财政上我国政府也作出了很大的变化。
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形势造成较为显著的负面影响,这一点从GDP数据上可以体现。从网上查阅资料得知,2015至2019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速一直保持在7%左右,2020年第一季度GDP增速同比下降6.8%,对比非常明显。疫情爆发正值春运期间,人口流动大,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阻止疫情形势恶化,政府鼓励民众多在家少聚集,并陆续关闭电影院、KTV等娱乐场所。最大程度减少人口流动,消费层面最先受创。春节过后疫情形势仍然严峻,相关专家表明疫情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重点领域投资和进出口也开始受到影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下降12.5%。其中从人口结构上看,城镇居民消费支出降幅更大,从消费结构上看,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除食品烟酒类和居住类有所增长外,其他类别均有下降,而教育、文化娱乐消费类降幅最大,达到36.1%。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同比下降16.1%,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房地产三大领域的投资增速同比分别下降19.7%、25.2%、7.7%。
疫
情期间物流成本急剧上升,农作物及畜禽养殖所需饲料运输困难加剧,蔬菜损耗增大,畜禽成活率下降,随着物流运输逐渐恢复,再加上农林牧渔业较强的自我修复能力,第一产业的损失相对较小,疫情正在全世界蔓延,导致中国全球供应链承受供需双方的压力。第二产业所受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情的持续情况。第三产业服务业在历次突发灾害中都是首当其冲,住宿和餐饮业受到创伤尤为严重,但这种影响是短期的,疫情结束后一段时间内随着居民消费需求的激增必然会出现反转。
二、减税降费类财税政策
支持防治救护,防治救护工作,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密切相连。疫情爆发后,财政部等部委及时出台政策文件接触免征个人所得税等政策手段,减轻医务工作者的税收负担,强化对医务工作者的激励保障,支持防护救治工作。
支持物资供应疫情爆发前期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部供应不足,生活物资供应也存在缺口。为保障物资供应,财政部等部委发布政策,要求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组织进口的直接用于防控疫情的物资免征关税。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提供运输的、服务的纳税人也推出税费优惠政策。
支持复工复产,为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秩序,财政部等部委接连发布政策降低或免征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增税值,提高瓷制卫生器具等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同时免征或暂免征收进出口相关港口建设费以及特定企业内销款税利息,全力支持复工复产。
疫情期间政府采购政策进一步落实,落细。对于采购的数量和品种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此外推进采购项目电子化的实施也有助于简化行政流程,提高疫情期间政府采购的效率,助力抗击疫情
财政可持续性是保持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也是政府履职行者的基础,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抓手。最早提出财政可持续新概念的是Buiter,他认为财政可持续性是指一国财政的存续状态或能力,为了使财政具有可持续性,就要将国家公共部门净产值与GDP的比值保持在当前水平。
我国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前所未有,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承压导致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也承压。近年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地方财政回旋余地小,财政收入增长受限,财政支出刚性不减。这给地方财政带来较大压力,再加上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与地方纵向财政失衡,对当前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形成较大挑战。在中短期内.我国各级政府在保障疫情防控工作、扶持企业复工复产等方面财政支出压力加大,截至2020年4月19日,各级财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资金1452亿元,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增加了财政支出压力。
三、我国财税政策的未来发展
此次疫情周期较长、影响力广,不仅要理性分析现有政策成效,保持住现有复苏势头,还应具备底线思维,尽可能地把疫情对未来社会经济影响降到最低。2020年I至2月份,疫情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大量企业受到冲击,部分劳动者失业。在财税政策的助力下,3月份消费形势转好,投资信心回升,总需求改善,生产也逐渐恢复。未来财税政策要继续助力宏观调控,着重在“三驾马车"方面发力。例如在鼓励消费方面,
可以继续借助减税降费等手段,拓展企业利润空间,提高居民购买力;刺激投资方面,可以提升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效率,减少企业流动资金占用,释放民间投资活力;出口方面,应继续落实落细出口退税政策,支持外贸企业复产复销。同时财税政策还应配合好货币、产业、土地等政策,稳住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基本盘。
受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人45984亿元,同比下降14.3%。财政收人的下降,使我国财政支出面临较大压力。为有效支持疫情防控工作,未来我国各级财政应重视对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调整,明确支出重点方向,对支出项目要按重要性和紧急性进行排序,在开展好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等工作的同时,重点向医疗卫生、公共安全、教育等领域倾斜,压缩非刚性支出。此外,本次疫情危机之中也蕴藏机遇,一批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物流运输、医疗卫生等领域的部分传统企业也借助科技、人工智能等手段不断创造新的需求,推动产业变革。财政应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大对上述企业资金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回升向好。
参考文献:
[1]邓子基.财政平衡观与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U].当代财经,2011,(11).
[2]杜彤伟,张屹山,杨成荣.财政纵向失衡、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可持续性].财贸经济,2019,(11).
[3]龚锋,余锦亮.人口老龄化、税收负担与财政可持续性[J].经济研究,2015,(08).
[4]刘尚希.财政风险:一个分析框架[J].经济研究,2003, (05).
[5]楼继伟.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再思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6]颜剑,秦俊勇.土地财政:无奈之举[J].小康,2004,(12).
[7]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
[8]冯俏彬,韩博.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财政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之策[J].财政研究,2020,(04).
[9]高培勇.中国财税改革40年:基本轨迹、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J].经济研究,2018,(03).
[10]谷成,刘泽宇.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财税政策选择[I].财政科学,2020,(03).
[11]关伟.抗疫时期财税政策如何助力经济恢复[J].人民论坛,2020,(10).
[12]郭庆旺.减税降费的潜在财政影响与风险防范[J].管理世界,2019,(06).
[13]何代欣.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税务研究,2019,(02)
从减税降费看新冠疫情下政府的财税对策
论文库:管理学 时间:2022-01-18 10:03:52 点击: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