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在中小企业壮大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资金的支持,而这与能否顺利获得贷款密切相关。企业与银行共同发展,维持银行与企业之间关系的关键是信用,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因为不诚实守信的行为,给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损失。中小企业目前有很多违约失信行为,大量的企业逃避债款、企业逐年增加的不良资产、频频发生的违约事件等,使得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关系恶化。所以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工作必须尽快实施起来,有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既可以给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又可以从外到内的正向影响企业提高遵守信用的意识。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基本概念进行梳理,对当前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分析,并将某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并从中得出启示。最后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建议:开始由政府牵头主办,发展到一定阶段再由市场主导,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法规、征信系统、信用评价体系、信用担保机构。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体系
据统计,截至 2016 年 12 月底,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有 36.5 万家。目前中小企业资金来源仍然以自有资金为主,融资比较困难,而且中小企业中获得融资的比例低、审核周期很长,即使融到资金,投资的项目也可能因为没有及时注资被强行终止。截至 2017 年底,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中中小企业在岗人数占80%,我国有超过 73%的科技成就、超过 63%的发明专利权以及超过 78%的研究和发明都是中小企业完成的[1]。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巨头企业都是从小企业慢慢变大的,因此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其实就是阻碍小企业正常向大企业转变的拦路虎,需要一个能够及时收集并且整理信息的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有了信用数据就可以对其进行评分,银行会根据得分情况发放贷款。
通过梳理相关理论,发现了研究核心主要就是建设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某个方面,如征信系统或信用评级体系,而且这些研究没有涉及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总之,以前学者的研究没有根据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构建一个系统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本文在汇总国内和国外学者研究的经验之上,根据对我国建立的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进行案例分析和获得的启示,最终提出建设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议。
我国经济的发展情况一直受到政府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有很大帮助,现实问题是中小企业在现阶段发展中遇到的融资困难,本文拟构建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是在符合我国经济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提出来的,将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收集到一起,同时供所有中小企业查询使用[2]。有了企业的信用记录,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给中小企业放款时就会参考信用数据的评级结果,根据信用级别判断发放贷款的数量。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涵义要从社会信用体系和企业信用体系层层深入的方式来阐释。社会信用体系是一个具有总体性的概念,包括所有与信用有关的法律制度、监管制度和技术手段以及信用的收集、整理、公告等[3]。企业信用体系属于信用体系的一个组成单元,其存在的前提是有法律规定作保障,通过相关部门将信息数据收集到一起并进行整理,最后汇总出一个能够反映企业经营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以及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诚信度的一个数据库,将这些数据经过互联网进行公开,供社会使用者进行查询,有助于诚信交易,加速了企业决策,维护市场交易的稳步进行。因此,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涵义应该包括信用文化理念、信用法律、信用评级和担保体系以及奖惩机制。其中信用法律是营造良好的信用交易的前提;评价体系给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时提供参考的依据;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必要的保证;奖惩机制一方面打消失信者的违约念头,另一方面鼓励诚实守信者继续保持诚实守信用的习惯。
中小企业一般不像大企业那样,能够将所有的业务通过银行进行,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很少将企业的所有经济相关的信息提供给金融机构,使得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中无法完全收集到中小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信用信息。因此建设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的主体主要是政府、人民银行来牵头操办,也有一些金融担保机构也可以通过合法的评级体系和评估方法为中小企业评级[4]。中小企业的的资金有限,大部分是政府或者金融机构承担建设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主体,也就产生了相应的模式,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模式有下面三种:分别是政府主导模式、市场主导模式和金融机构主导模式。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首先由建设主体发起,选定适合实际情况的运行模式。从理论上说,一个完整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应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信用法律规范、信用评价体系。
根据信用主体不同将信用法律法规分为国家信用法律法规、企业信用法律法规、个人信用法律法规等[5]。中小企业信用法律法规属于企业信用法律法规,指的是政府对于中小企业从事的经济活动中表现的各种行为进行信用级别判断、或者是其他的途径鉴别出来的信用报告,限制中小企业经济行为并且有一定奖励和惩罚措施的法律和法规的整体。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的原因是没有一个能够记录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系统,其中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让中小企业愿意将其信用信息数据被金融机构收集到,这就需要一个具有强制性的信用法规来规范信用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信用评价体系是以提供对受估对象进行资金评估和预测结果服务的一个综合性系统,属于中介服务的一种,为特定的机构或者企业出具评级信息,供发展中的个体或者企业参考。信用评价体系的核心是通过评估企业的资信情况,将被评估企业的贷款偿还能力和即将发生的违约风险的大小展示给委托单位或个人,通常需要专业的信用评级机构从事这份工作,这样才具有权威性[6]。将已有的企业信用信息收集、整理过后进行分类,对这些不同信用情况进行划分等级,需要这样一个权威的信用评价体系,以后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就根据评分的高低进行区别,有利于更快速的完成企业授信的需求。
起步阶段主要是从 1978 年初到 1990 年之间,这个时间段正值我国提出并且实施改革开放,也是由计划为主的经济体制逐渐向市场为主的经济体制转变阶段,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比以前各时期都快。1989-1990 年中国人民银行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双紧政策的压迫下,各地金融市场开始走下坡路,信用评级机构面临着清理和整顿,评级业务暂停,信用体系建设被搁置。这一时期,虽然中小企业的控制人或者责任主体的受教育程度较低,但是也能感受到国家政策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视,中小企业开始改变经营方式,不再像计划经济时依靠政府安排,财政拨多少款就完成多少任务,为了响应政策,中小企业启用了自己管理并且经营业务、不再依赖政府核算、不管盈利还是损失都自己承担的方式。此时中小企业有了信贷方面的需求,但是还款的意愿不强,信用意识比较淡薄,信用风险也开始逐渐产生[7]。但是这一时期主要以中央银行统一的征信系统向各信用机构的信用体系多元化方式的转变,严格来说,刚开始中小企业经营主体根本没有信用意识,缺乏长期经营打算,因为受教育程度有限,更难顾及到企业内部管理,政策的颁布既是好的开始,也是中小企业改革的起点。总的来说这一时期并没有为构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做准备。
发展阶段主要是发生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1990-1992 年信用体系建设又开启了新的阶段,这时候以建立信誉委员会为基础模式进行开展信用机构的业务,此时的评级逐渐正规化和有制度可循,初具规模的信誉评级指标体系开始形成。1992-1996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改文件指出发行债券的流程中必须要企业通过信誉评级,但是该文件只提到地方政府负责审批没有指明审批责任,也没有具体的执行单位,影响了证券评级业务的开展。
加速发展阶段是从 1997 年到现在。1997-2007 年中共十五大确定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加快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1997 年人民银行同意了 9 家债券评级机构开展业务,也从制度上肯定了信用体系建设对于资本市场的作用。截至 2017 年 3 月末,中国人民银行又发布了关于建设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注意细节,主要是希望每个地区和部门能够发挥政府的牵头作用,联合企业一同为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做出不懈努力[8]。总而言之,在这一阶段建设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的计划有了明显的进展,随着中国人民银行的文件发布,中小企业贷款变得相对容易了,但是还没有制定一个完善的信用法律。
管理中小企业的企业家或者领导将过多的精力投放在追求经济利益上,忽视了企业员工的信用意识,更少有企业谈及信用文化建设,所以超过 80%的中小企业没有内部信用管理机制也就可以理解了。如果中小企业有内部信用管理机制,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为交易方的失信行为产生的信用问题。这里指的遭遇的信用问题包括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人为的操作失误或者错误决策导致的信用问题;第二个原因是缺少交易方的信息导致的问题[9]。目前来说,我国经济中中小企业没有建立对于客户的信用管理机制,更加不了解交易方的信用信息情况以及客户的经济能力等信息,所以不能轻易给与客户信用贷款,否则客户一旦失信,后果是中小企业所无法承受的。虽然目前人民银行为了建设社会信用环境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物力,然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就是因为缺乏下级地方部门的配合,中小企业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信用信息的机制,使得上级的政策规划无法落实。
通过相关统计发现,虽然有些中小企业在工商部门注册过,银行也有账户,但是与金融机构很少有资金交易,只是为了减少收取和支付现金造成的时间耽搁,能够找到得一些信息数据还比较陈旧。主要是因为政府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来规范中小企业的信用行为,使得这样的缺乏法律规定使得信用信息的收集更加困难,阻碍了融资难问题的解决。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并非一致,由于各区域的财政实力有差别,有的地方可以为守信企业提供合法化的法律途径供这些企业维权,如果在贫困地区,一旦遇到失信行为,面对如此高额的维权成本,很难让企业有动力去继续保持诚实守信的经济行为。因此,信用法律法规的设立就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财政收入多高或者多低的县域,中小企业都要能通过合法途径获得融资帮助。
经济利益关系与信用关系紧密相连,中小企业经营者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但是不是所有的中小企业所有者都讲信用。对于失信的中小企业一般会在经营过程中占得一些好处,使得中小企业的交易市场就很少有诚信买卖,主要原因是缺少惩罚失信行为的规定,导致不守信的代价很小,不能对失信企业产生适当的约束;也缺少奖励规定,使得诚实守信的企业没有动力继续保持诚信[10]。奖励措施能够促进经济活动中的主体更加有积极性参与到被奖励的行为中去,能够更好的促进社会、企业的发展。我国部分地区没有对于诚实守信行为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奖励的规定,并不能很好的激励中小企业保持诚信经营,最终导致我国经济中中小企业的诚信度良莠不齐,根本不能用信用的等级来区分企业。没有明确的奖励机制使得诚实守信很难被继续传播,不利于将守信行为让大家继续保持。
目前,就中小企业来说,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都是在探索过程中,没有一个系统的配套机构来支持,更谈不上完善的信用体系,比如信用担保体系、信用评级体系与征信体系这些非常稀缺[11]。没有信用担保机构使得中小企业在发展的初期很难融资成功,导致了即使遇到好的投资项目,企业也没有机会进入,阻碍了企业的经营发展,企业没有经济能力就更谈不上构建信用体系,担保机构是让企业懂得信用是一笔财富并且会越来越守信,一旦缺少担保机构这个必要组成单位就会阻碍整体工作的进行。
中小企业经济增长可以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把中小企业的资金困扰解决了就是在给国民经济稳步提升提供良策。借鉴国外和国内经验的基础上,密切联系我国发展实际,在不同阶段选择不同征信方式。
目前我国处在经济转型阶段,市场经济和社会信用环境的发展都比较迟缓,中小企业的信用理念还没有形成,信用法律也没有制定到位,因此在信用体系建设的初期,我国政府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可以通过行政干预来加速企业信息征集系统的建设,这是第一阶段采用的方式。
第二阶段采用的是政府引导,市场运行为主的方式。依据市场经济,经历一定时期发展形成市场参与者的信用供求机制。目前我国这种情况来看,等到市场化慢慢走向成熟、信用立法完善后开始将主要的运行主体换成市场,发挥市场中多方共同作用的效果。
建立保障企业信用发展的守则条例,根据信用管理的视角,我国应该以最快的速度颁布信用数据保密法。明确信用中包含的可开放使用信息和不可开放使用的机密,个人信息中的公开信息和个人隐私,以及确定征信数据运作模式。按照法律规定公开可分享信息并且保护非可共享信息。在信贷案件中,某些企业和个人将贷款资金转移,银行通过民事诉讼进行追索,借款企业控制人以对公司负有限责任为保护,凭借企业倒闭来拒还债务,最终银行承担损失。银行希望通过刑事诉讼进行追索,但是有时公安机关以标的小为由拒绝受理[12]。在证据的获取上,银行的收集渠道有限,只有司法部门介入后才比较容易获得,但是司法部门往往需要银行先提供犯罪证据,基本上银行无法完成,最终导致司法部门无法采取行动。所以需要对信用进行立法同时要增加对不守信用者的惩罚。
鉴于影响中小企业的信用情况的因素很多,而且各个影响因子不是处于同一级别,本文认为应该采取层次分析的方法来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进行综合性的评级。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两点:一是中小企业信用问题的分析包含了财务方面、诚信方面还包括未来发展的前景方面等等,这很复杂,层次分析法有系统分析和分层分析的优势。二是中小企业的信用问题不是一对一的线性问题,不能够通过简单列一个方程解答,只可以把问题通过变量的替代进行间接回答,层次分析法就是经常运用在那些结果难以准确计量的情况。
为了使中小企业得到更多帮助,政府应该担起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出资主体的角色,做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引路人,努力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担保资金来源主要由当地的政府提供。政府不仅负责担任担保机构的损失,还支付管理费用。这样一来政府的支持力度就更大了,为担保机构提供保障。
关于风险控制方面需要严格要求,借鉴美国的风险控制规则的同时还需要根据县域中不同的中小企业采取不同的操作办法。采用比例担保的形式能够有效的防范风险,对于贷款金额在 20 万元以下的提供 80%贷款担保,同时收取 2%的担保费用;帮助贷款金额在 20 至 200 万范围内的中小企业提供 70%贷款担保,同时收取 3%的费用;为了鼓励中小企业出口交易,可以增加到 85%贷款担保,同时收取 3.5%的费用。并且严格控制贷款担保的期限,一般不允许超过五年,否则需要缴纳违约滞纳金。
根据国家统计局选取38000家中小企业的日常运作情况的调查结果,有84.5%的中小企业没有申请到贷款,这么多的中小企业可能就因为没有资金而破产,或许一个好项目就这样被搁置,这种融资困难的问题已经影响到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截至2016年3月底,我国的个体企业从业人数和私营企业的从业人数总和已经超过2.87亿。总之,解决中小企业信用缺失问题是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提高企业融资效率的必然选择,只有重塑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才能根本缓解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及其激化的矛盾,才能使中小企业最大限度地挖掘现有资金潜力和利用现有融资条件,在遵循市场规则的基础上,在市场竞争中成长和壮大。
参 考 文 献
[1]景峰.助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一本好书——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必备》[J].征信,2020,38(5):封2.
[2]国一麾.完善信用管理体系促进公路交通建设行业中的中小企业融资[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000 (007):P.306-308.
[3]戴君.新时期工商企业管理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探讨[J].环球市场,2020,(18):58.
[4]石立帅.简述工商企业管理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J].商情,2020,(23):115.
[5]伊晶秋.工商企业管理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浅析[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4):105.
[6]李艳.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8):180-181.
[7]高虹,沈卫强.基于企业信用体系的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J].中外企业家,2020,(3):247-248.
[8]车旭颖.企业信用体系下的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措施[J].全国流通经济,2020,(15):41-42.
[9]金雅琪.浅谈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在应收账款中的风险控制作用[J].中国经贸,2020,(4):80-81.
[10]杨利贤.河北省科技型民营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J].数字化用户,2019,25(29):51-52.
[11]岳炳红.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探析[J].管理观察,2019,(9):35-36.
[12]薛妍.网络时代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9,(11):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