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校影视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试从高校学生影视教育的现状着手,针对高校影视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校学生影视教育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影视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学生是未来的主流人群,高校则是培养学生能力、塑造学生性格并把学生输向社会的地方。一方面,影视明星是他们崇拜的偶像,国内外大片和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话题,影视作品中所体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当全世界都在适应接收信息视屏化的同时,高校影视教育应该超越艺术的范畴,对影视思维进行教育和训练。
一、高校影视教育的现状
高等专业院校同时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研究生以硕士为主,博士层次较少,一般偏重于传播理论、戏剧理论和影视批评等领域。其他院校以培养本科生为主,硕士生教育正在发展当中。本科阶段的学习一般为四年,硕士阶段一般为三年,也有两年的。此外,一些院校也在培养专科层次的学生。
在专业设置上,各个学校情况不尽相同。专业院校分类细,课程全。大的方面涉及戏剧与表演、电影与电视、制片、创意写作、互动媒体、制作等等。
中外高校学生影视教育的差别主要在师资队伍和教学方式方面。就美国高校而言,其影视教育的师资来源非常灵活,分为全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全职教师由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人担当,兼职教师由优秀的媒体机构工作者担当,甚至兼职教师人数在许多院系超过了全职教师。中国高校影视教育师资以全职教师为主,也聘请一线媒体工作者,但人数在总师资中比例不大。
教学方式方面,中外也存在较大差异。以美国为例,由于影视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讲授比较少,要求学生结合作品充分讨论,教师再进行点评和引导。一些理论性强的课程,如传播理论、电影批评等课程,学生要下功夫去查阅资料,完成的课外阅读量很大,对于实践性的课程大都在实验室和机房进行,他们的实验设施不见得最先进,但设备的利用率普遍很高。与业界的联系也是国外影视教育的突出特点。比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戏剧影视学院充分利用地处好莱坞这一优势,与大型电影公司加强合作,其电影制片专业的兼职教师都是好莱坞的大师级人物或者公司CEO,美国电影公司的许多新决策,学生甚至先于公司内部人员知道。[1]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是看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创造新知识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所以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学生虽然比较辛苦,但能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关注,得到锻炼和成长。中国影视教育体系正在完善过程中,国外影视教育的成功经验值得学习。
二、高校影视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影视教育观念尚有很大局限性
当中国经历社会巨大转型,面向一个信息化、数码化、网络化时代时,仅仅把影视教育作为艺术教育来看待,视野还是狭窄了。新的思维形态、新的文化观念、新的信息获取方式等都促使“大影视”、“新影视”概念的出现,把影视教育看成是新的思维形态教育、新的文化方式教育、新的知识结构教育……高校对待影视教育的观念和态度也急待涣新。有些高校没有正确看待影视教育在信息社会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影视教育课流于形式,这对提高大学生的视听思维极为不利,不利于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开发。
(二)影视教育发展尚令缺学科支持
我国高校学生影视教育欲求发展,必须寻求学科支持,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在学科建设中确立影视教育的地位。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在高校影视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逐步被肯定后,高校对影视教育师资建设也需大力关注。
(三)影视传播教育尚未形成完整体系
我国的影视教育在“新时期”飞速发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却忽略了学科方向、学科结构、培养规格、培养层次。除极少数专业院校和在新闻传播学院展开的影视教育外,大多高校的系科尚无很明确的培养目标。所以说九十年代“转型期”的影视教育,大体上还是停留于“新时期”充实相关课程、提高影视欣赏水平、提高艺术情操较为一般的层面和阶段,很难形成中国高等院校影视传播教育的完整体系。
(四)影视传播教育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尚停留在一般水平
上述多种问题,具体反映在影视教育的操作层面上使教学内容的陈旧、单一;教学方法的简单、匮乏;教学手段的简陋、落后。特别是在现代科学发展背景下的新学科、多学科的相互作用带来的课程变革,很难在影视传播教学中迅速反映出来。基本上是沿用以往的一般课堂讲授;教学手段上往往只是结合教学观看一些电影、录像带和VCD片。
三、高校影视教育发展的对策
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正在实施重大的战略调整,“转型期”的高校学生影视教育发展主要应在以下各个方面展开:
(一)更新影视教育教学内容
大影视观(即集影视教育之“时代观念”、“文化观念”、“素质观念”、“学科观念”)的提出,要求有这样六方面的教学内容更新:
1.影视作为资讯。
当今影像文化时代,影视传媒成了强势媒体,作为突出的信息系统,社会资讯就展现在我们面前。因此,在高校影视传播教育内容中,首先要考虑增加社会资讯理论的内容。
2.影视作为传播理论的内容。
影视作为传播学的研究内容,提供了案例,超越了学科,“传播原理与影视”、“影视传播的理论与方法”、“国际影视传播”等内容是要注重的。
3.影视作为文化。
正如前面所提及的,影视观念重大变革之一是影视作为文化学的重大一脉,异军突起,强有力地作用于社会。“影视文化理论”、“跨国影视文化”等内容尤要关注。
4.影视作为艺术。
影视作为艺术是最先进入高校的,理所当然地应当把这方面作为高校影视教育的基础,并把这方面成功积累的经验推荐给相关体系。
5.影视作为经济方面的内容。
影视教育中的一个很大的误区:没有真正以市场经济的眼光来看待影视。影视的前途是产业化,“影视产业经济学”、“影视制作与管理”、“影视节目市场学”等要在影视传播教育中实施零的突破。[2]
6.影视作为制作、传播高新技术的内容。
高新制作对影视的发展所起到的巨大推动和变革作用,已呈现全面腾飞的局面。影视传播教育要彻底改革轻视甚至是无视影视制作高新技术的局面。不仅要大大增设这方面的课程,而且要在整个影视教育中融入高新制作、传播科技的思想,从“影视制作、传播技术导论”到“影视教育与多媒体”等内容均要予以考虑。
(二)建构影视教学课程体系
除少数几所专业院校有着较完整的课程体系外,众多的高校大都还是以解决从无到有的局面,基本上还没有形成影视传播教学课程体系。建构影视教学课程体系,要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基础、不同学科的的具体情况而定。除了大影视观念作为指导思想外,最为关键的是要在已有“影视艺术”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出“影视资讯理论”、“影视传播理论”、“影视文化”、“影视经济”、“影视高新技术”五方面的内容。由于“素质教育体系”中的影视课程较少,其难点主要是如何让这几门课较好地完成影视素质教育的任务。建构高校影视教学课程体系的另外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如何进行核心课程建设”问题。海外关于影视教育的核心课程经历了七十、八十、九十年代三次大的讨论后,现已趋于共识:影视教育中还是要大力加强核心课程建设[3]。加强影视传播教育的核心课程建设的一个前提是,要将影视传播教育的学科建设问题解决。影视传播教育核心课程的制订,要有系统思想。具体来说,是要考虑到三类核心课程间的包容和关联。就文科而言,外圈,是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中圈,是大影视概念中(即影视传播学,艺术学为主要构成体)的核心课程;内圈是各专业的影视核心课程。至于这些课程的具体设计,则要专门研究。
(三)拓展影视教育教学方法
知识为体,方法为魂。影视教育教学要从以往的影视知识转向方法教育。这主要将在三方面体现出来。一是培养学生掌握影视知识的方法。在影视教育学中,既要讲清影视知识本身的内容,更要努力讲清这些影视知识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在发展中又如何不断完善的。二是应用影视知识的方法。这并不能简单狭隘地理解为影视教学中的“拍摄和编辑,当然,这些也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专业院校),但更多的是要注重影视知识在社会运作体系中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应用。三是创造知识的方法。这点在影视教育教学中尤其要引起高度重视。影视教育之所以在当今社会中,在当今教育中形成一支“异军突起”的新生力军,很大程度上在于影视知识创新运动的加速,如何掌握更多创造知识的方法,是影视教育教学中要倾力研究的课题。
(四)丰富影视教育教学手段
如何使我们的影视传播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和现代化,是刻不容缓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手段是课堂讲授加影片观摩。这种手段现在仍行之有效,只是坚决反对将观影模式简单化并作为唯一的模式。应该鼓励师生的创新意识,双向拓展,开发资源,实现教学互动。
高校学生影视教育的发展是一项重大的教育工程,意义重大,要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最大的难度是真正实行观念的变革。各高校应该明确高校影视教育的价值定位及目标任务,转变旧有观念,树立新观念。重新构建影视教育课程内容体系、教育模式及教学方法,同时重视影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和师资培训工作,将所有能促使这项工程实现的有利因素调动起来,才能将高校学生影视教育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