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鹤法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教师这一职业是伟大而神圣的,他们是人类智慧、思想道德、风俗文化知识的传播者与促进者,是学生通往光明彼岸的引路人。教师启发学生进步,使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个人潜力。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就诞生第一位老师——孔子。他曾发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等言论来探讨职业道德,可见从古到今教师职业道德是每个为人师者最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本文拟从教师职业道德概述、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及案例分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方法与策略等方面论述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现状的思考。
养成教师职业道德有助于教师适应教学工作任务;要求教师根据教师到的原则、规范、范畴的内容,在道德修养方面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以便形成高尚的教师道德品质,提升教师思想境界。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囊括了:在思想政治和道德方面,要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一定高度的政治觉悟。在知识技能方面,要具备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渊博的科学文化常识和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同时,教师也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向上、情感高尚、意志坚强。
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这是每位中国公民神圣的职责和义务。爱岗敬业是教师的本质要求。关爱学生是师德之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中小学正是学生思想三观、性格意志形成关键期,在其认知中,老师便是高尚人格的代表、令人崇拜的偶像。这就体现出学生的“向师性”,学生对教师的言行举止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点点滴滴在潜移默化间于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中起到悄无声息的作用,可见教师行为的示范性和榜样性。人民教师理应注重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孟子曾说:“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下。夭寿不二,修身以矣之。”
(二)案例分析两则
1.成都市某重点高中高二某班有一位男同学因学业压力、早恋受挫以及家庭关系单薄等原因在一天晚自习下课离校出走,该班班主任在10点半下班回家后临时接到这一消息,又匆忙赶回学校,在了解情况后,与校方其余几位老师一起到各条街道、网吧、娱乐场所、河边等地方寻找出走学生,最终于凌晨5点在空旷的街头找到了这个孩子。回到学校后,该班主任也顾不上休息,马不停蹄地为孩子做思想工作,还得向校方提交说明,整整两天未眠。除了这一案例外,还有许多“惊心动魄”的突发状况,个个都很棘手。
导致这些案例发生的原因主要因为高中阶段是学生思想、情感变化很大的年龄段,高中生敏感、脆弱,无论是来自学业、家庭、私人感情方面的压力都很大,教育和守护他们不仅是各位家长的责任,老师也责无旁贷。
2.广西南宁某小学的语文教师朱老师一整天都在学校辛勤忙碌。从学生的到校、宿舍和教室卫生检查、早自习纪律、督促昨晚未完成作业的学生完成作业。她的生活里全是学生,她对学生的爱是宽柔相济的,可谓爱中有严,严中有爱。她十分重视教育公平并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学业方面,如果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较低,朱老师会用红笔细致批注并监督学生订正完毕。下课后,她会在教室里耐心细致地辅导学困生。朱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每天都有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一日一练,这般因材施教真正让学生人人有事做,堂堂有收获;下班回家,完成一天教学任务的她仍端坐在电脑前查阅教育教学资料及看优秀的课堂教学实录,认真备课。
班里一位外地学生患有严重胃病,她将其接到加重细心照料,一日三餐都是静心准备,这个孩子的病情终于好转。班上还有一位特殊的女生,她是来自山区的留守儿童,每到周末朱老师都会留她在家中度过,给她做饭补充营养,这位学生亲切地叫她“朱妈妈”。主要是用无私奉献的爱温暖每个学生的心灵。在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关爱学生的可贵品质以及终身学习的无尽力量。
迈入新世纪的中国正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全方位社会变革。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代有创造力、有钻研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新人。想要达成此项目标,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有着促进作用。
(一)教书育人,道德先行
第一,旗帜鲜明地将师德教育纳入学校重要工作日程。学校相关部门应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各校实际,规范师德教育的相关内容,提出师德评价的具体要求,使师德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做到内容清晰、要求明确、措施具体、严格评价。第二,将师德列入教师的工作考评项目,定期检查和考核,大力弘扬和表彰师德高尚的先进代表;对有违师德的教职工要加强教育、帮助,为全体教师树立起教书育人、道德先行的理念并推进师德教育进入到更高的层次。
(二)学习师德榜样,铸造一代师魂
为人师表,师德榜样具有润物细无声的力量,正如藤野先生之于鲁迅,前者的高尚人格品质时时鼓舞着鲁迅为了正义英勇战斗。想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水平,就要注重榜样的力量,虚心向学、善于请教身边的优秀教师,用优秀教师的标准时刻提醒自己并约束自身行为。可从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中汲取道德养分,正如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韩愈激励后世的师者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作为一名教师,要积极学习优秀事迹,体会榜样的品质与情操,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其次,也要学习现代社会中我们身边的教师榜样,新时代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成长起来了一大批优秀教师,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找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并自觉向他们靠拢看齐。
(三)发挥主观能动性,终身自律
师德培养的最终目标是由他律转化为自律的状态。即使当外部环境不再起作用时,自身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身为人师只有从内心真正懂得了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师自身责任的重要性,踏实诚挚地为学生着想、为教育事业奉献,才会在教育实践中恪守人民教师的道德要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生知识、教学生做人。教师应积极进取,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建设。坚持终身学习,不断在教育实践中自律自谨,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
结语:每个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身为人师所面对的是千千万万双求知的双眸,唯有教师坚持终身学习,提升修养、完善自我,才能获得优秀教师所具备的素质修养、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并担负起教育他人的重任。
参考文献:
[1]王晓娜,丁莉.从为人师表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8.1.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现状的思考
论文库:教育学 时间:2021-12-18 02:12:00 点击: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