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神话就是人类在发展的初始阶段,文明的起源之初,因为当时的生产力比较落后人们对一些自认景观无法进行解释理解而产生的艺术形式。经过时间的不断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我人们所崇拜的一种形式以及一种精神思想的寄托,最后成为统治阶级控制人们意识的工具。绘画的出现和介入,使其成为生动描述神话故事,记录当时神话时代下人们的生活状态,而且它还有推动人类艺术发展的作用。
在世界绘画史上,人们习惯以古希腊、古罗马艺术代表欧洲的艺术体系,将中国作为亚洲绘画的文化坐标,成为东方文化的特殊代表。中西绘画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等方面的不同,体现出不同绘画材料的创新使用、绘画理念的更迭和审美意识的反思。
关键词:绘画;中西对比;神话题材
1 绪论
作为记载人类文明的造型艺术,绘画的出现早于语言文字的出现,它以独特的语言形式,向人们展示了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思想观念。宗教的感觉、审美观等。在世界绘画史上,欧洲习惯于用古希腊罗马等艺术体系来代表,将中国作为亚洲绘画的文化坐标,成为东方文化的特殊代表。中西方绘画因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和文化氛围的差异,表现为对不同绘画材料的创新运用、绘画观念的转变和审美意识的反思。
其次是中西文化历史渊源不同,每种文化都有其基本构架和独特的文化精神指向,绘画艺术的文化内涵与美学走向,中西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沿着不同文化的河流往上追溯,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原型。这就是神话传说中所反映的各民族各具特色的原型。神话是文化发展的源头,是孕育文化精神的母体,神话中出现了不同的文化分野。因此,本文试图将神话的起源与中西文化的渊源进行比较,以期找出中西绘画中神话起源的差异因素,以及影响绘画的其他内外因素。以期通过本文的写作,对中西方绘画神话的源头,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探讨。
1.1 研究目的
中西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沿着不同文化的河流往上追溯,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原型。这就是神话传说中所反映的各民族各具特色的原型。神话是文化发展的源头,是孕育文化精神的母体,神话中出现了不同的文化分野。
中西交流频繁,关于中西绘画比较研究的主题也很多,但从神话起源和对绘画影响的角度来进行比较研究的活动并不多,本课题的研究就是要拓展中西绘画比较神话主题研究的理论范围和深度。对任何学科的学习,都必须从根本上进行。作为中西文化渊源的神话,是考察其文化渊源的一个重要范畴。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可以寻找到中西方绘画美学异同的根源,为研究中西方绘画艺术提供新的思路。
1.2 研究意义
当前对中西绘画创作比较的研究,主要是从技法、色彩、艺术语言、精神、哲学思想等方面进行的,对中西绘画神话题材比较的资料较少。本文以神话宗教题材为研究线索,以绘画形式为研究对象,力图打开了解神话传说与传统文化的窗口。起源于文明之初的神话宗教对绘画的最初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分析中西方绘画文化的渊源。“中国神话”是一个相对分散的概念。很多图画和文字缺乏体系。通过中西神话题材绘画的研究,可以看出神话笼罩下绘画发展的脉络。中西古代绘画的神话性对比,追根溯源,还原两种不同形态绘画的真实,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 神话相关理论概述
2.1 神话的产生
《汉语词典》对“神话”这个词的解释是一种“民间文学”,是上古人类集体口述创造的产物。包括上帝和英雄传说的故事。其出现,反映了古代人对自然力的努力和追求,对后世文艺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并非对现实生活的科学呈现,而是人们对自然的探索和对思想的揭示。因为神话起源于人类思想认知能力低下的原始社会。在这个时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的思想意识相对简单。假如人不能解释自己,或者某些自然现象,那麽就会有无穷的想象。对于生命中的万物,他们认为自然也应具有个性,万物皆应具有情感,万物皆应由神性或神性来支配,如雷霆、雷霆等。所以鬼的概念,即所谓的“自然之神”,是在原始人类的意识里形成的。例如,原始社会对女性可以孕育生命这种现象,产生了对女性的崇拜,可以想象,一个出生于创世之地的神灵就是女性,她能够孕育生命,创造人类。这时,女娲作为创世女神在神话传说中被世人创造出来。人一旦遇到洪灾、雷雨等自然现象,便会想像这些自然现象的背后有一条真实的生命在掌控着。他们将这些现象人格化,创造出形象化的形象,并创造出龙王、雷公等一系列神话人物。
那时候,生产力水平很低,人根本抵抗不了天灾人祸,幻想有一群可以保护人类,保护家畜,保护家园的神灵。他们将带领原始人征服自然,战胜自然,他们将成为人类的保护者,他们将成为人类的朋友。实际上,这些战神是原始部落中有才能的领袖,他们带领人们战胜了某种天灾或抵御了一场外敌的袭击,他们是一些英雄好汉,人们为了纪念他们,用神话将他们传下来,从而形成了古代神话传说。我们还可以通过对这些神话故事的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原始人对于未知世界有一种不确定的认识,他们试图用科学的结果来证明,但由于探索过程比较长,他们又必须以另一种方式来解释。只有这样,才能给大众和艺术家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创造出天马行空的神话色彩。
2.2 神话的内容
神话是反映各民族传统思维方式和生活理想的一面镜子。他们创造的神话,正是当时人们的精神原型。每个地区的生活环境、方式、风俗习惯都会因地域的巨大而产生不同的神话文化差异。
第一,中西神话产生的时代不同。在公元前12世纪至8世纪的古希腊时期,西方的希腊神话由于受文化程度和文字等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随着罗马帝国的灭亡,宗教逐渐取代了它。中世纪以后,欧洲被宗教思想所占据,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才重新回到历史舞台上。只是今天才出现了如此完美的神话画。中国神话不同于希腊神话,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经过几个朝代思想和统治阶级思想的改造与整合,形成了与原始神话相去甚远的中国神话。尽管中国与希腊神话并非同时期的历史产物,但它们都是精神表现层面的表现,而绘画层面的表现又因其地域文化、风俗习惯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绘画意象和文化指向。
第二,希腊神话有一个完整的文化系统,西方人的爱琴海是西方人文明的发源地,而克里特岛则是他们的入口,这里神秘而富于营养。其创作的《荷马史诗》,是以民间传说中的英雄传说为积淀而成的一部作品,由《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构成,内容来源于古代的神话故事和英雄事迹。《伊利亚特》描述了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是由海伦,一个漂亮的女人发起的。《奥德赛》讲述了特洛伊战争后,奥德修斯漂泊十年,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归的故事。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奥德修斯在这十年中的艰难历程,他被神灵捉弄,流落他乡,最后回到了家乡。在希腊神话故事中,从荷马史诗到赫西俄德的神谱,以及后期的一些文学作品,都使之更加完整、生动。很明显,神话分为两大部分:英雄神话和神的故事。
古老的中国,随着历史的变迁,神话内容变得丰富多彩,神秘无比。与西方神话相比,其历史过于久远,保存较少,显得较为散乱。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没有一个连贯的故事情节。但对于神话人物的塑造,在中国古典绘画中仍然表现出丰富的表现力和想像力。《送子天王图》所代表的一批唐人吴道子的画作中,都体现出了“穷丹青之妙”的绘画手法和神奇的色彩。
3 中西方绘画中神话题材的异同
3.1 中西绘画中神话题材差异之处
中西神话之间因文化体系、思想状态和绘画理念有很多差异,所以作为神话题材的绘画,也存在许多不同之处。每个民族都具有其本族独特的神话传说,从开端到现在,西方的希腊神话与中国的神话最具代表性。纵观中西方神话的形成历史,故事情节和叙述事物都有很多共性的东西,但是在绘画中,其表现却又有很大的差异。古代神话的出现是我们的先人经过探索自然想象的结果,中国人对神话的想象从来都不是客观存在的真实事物,而是经过思维重组出抽象事物,赋予名字给其特定的含义。
3.1.1 文化体系的不同
绘画是最传统、最直观的艺术表现形式,人类在它诞生的最初阶段,就已经起到了文字记录、直观表达生活、思想变迁的作用。而中西方神话则成为艺术表现的题材,体现出中西方所呈现的不同特征。追踪造成这些差异的根源,我们必须从最根本的方面着手。这包括地理环境、思想觉悟、生活习惯,这些都是影响绘画、表现同一主题不同的原因。
第一是风俗习惯的影响,不同的地域环境,不同的民族出现,它会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而产生不同的风俗习惯,对中国来说,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风俗习惯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环境下是不一样的;另外,对西方来说,也有这种差异,中西地区相距遥远,就更不一样了。中西神话中,神话人物造型、配饰所呈现的图画内容各异。
第二在观念上,它是中西神话题材绘画形成差异的基本因素,其发展变化对绘画的走向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夏商周时期,巫术与政治、神权、王权并存。人类创造并崇拜各种兽形的神灵,恐怖的盛宴以及神秘的魔法。这与当时的思想统治是分不开的,随着皇权制度的更替和发展,周又提出怀柔与威慑相结合,惊天动地的思想,到夏夏之时开始政德、阴阳、无为的结合,将德性作为艺术行为的重心。
而且,从思想意识上说,它们是中西方神话题材绘画形成差异的根本因素,它们的发展对绘画的走向和发展具有时时影响。夏商周时期,巫术与政治、神权与王权合二为一。人类创造并崇拜各种各样的兽形神,恐怖的饕餮和神秘的巫术。这与当时的思想统治是密不可分的,随着皇权制度的更替和发展,周又提出怀柔与威慑相结合,惊天动地的思想,到夏之时开始政德、阴阳、无行的结合,以德行为艺术的重心。
3.1.2 绘画理念的不同
首先,中西方神话宗教对绘画的影响是有差别的,神话对中国传统绘画影响是隐性的,而西方的影响是显性的。中国绘画一般以花鸟,山水为主,神话题材越往近代发展相对较少,但是绘画中却隐逸着空灵、隐逸、气等神话思维和禅味。而西方绘画会出现大量以神话宗教题材直接出现的绘画。其中大量神话人物、圣母、耶稣的绘画,更接近人,更像是对普通人的描绘。这正表达着西方传统绘画思想,拥有着人文主义的情怀。
其次,中西方神话思想的不同,绘画的表达方式也不同。中国的绘画从一开始就奠定了意象造型的基础,对神话形象的描述,如日月星辰,飞禽鸟兽,都倡导在似与不似之间,“似”就是像,是真实的体现,“不似”是对物像情感的描摹与传递。在绘制过程中主要是抓住描绘对象的特征,将其他部分做重新整体的概括,就像剪影一样呈现出来,艺术家在完成作品时为了表达出所需要的意境,可以不在乎比例是否协调,结构是否准确,还可以适当的将描绘对象进行变形,夸张等手段去表达。
最后,神话人物刻画的比例体态也可见中西绘画的差别,中国在绘制神话人物时,都会有意的将要表现的对象夸张化,比例结构会主观处理,这些都与所描绘人物的身份,和辈位有关;而西方刻画神的时候则会一视同仁,不会刻意主观处理。中国神话人物一般会以崇拜者的仰视效果或者跪拜的姿态来展示被崇拜对象的高大,在比例上也会把重要的人特意放大,放在重要位置,来显示神地位的崇高。
3.1.3 绘画传统文化的不同
根据有关神话学科的研究,中国神话与古代哲学的发展有不可分割的联系,“道”从神话中抽象出太阳神和水神,并将之归于哲学的相对自然化。中国传统绘画中蕴涵着哲理,绘画对形的表现要求很高,形常常需要神来表现,这是中国评价作品风格高低的标准。其中《六法》中有一条写到“气韵生动”,这是画家追求的最高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整体性、统一性的特征,讲究道、阴阳、五行,表现宇宙的虚无,绘画追求的也是气韵、神灵与宇宙统一,即“天人合一”。宗白华曾说过:“所谓自然的内容,不过是一种生命精神的物质表达而已。”
“道”以一种看不见的状态存在于宇宙之中,“道可道,非常道”,“道”之在宇宙中代表一切可见和不可见,是宇宙存在的本体。透过气的运动,表现物化,万物皆由气生。张载说:“一切可状皆有也,反有皆象,而一切象皆气。”“气”是万物的基础,是道物的体现。宇宙中的气是以对立统一的状态存在的,具有运动往复、阴阳五行,只有相生相克才能保持宇宙平衡。宇宙空间是相对运动的,气使宇宙空间成为永恒的整体。气动与道静是融为一体的。“气”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存在神韵的基础,画中神韵的表现,可以理解为一种循环,一种永恒。
希腊人认为宇宙分为天地两部份,天上有星象,地下有水火土元素。世界就像一个球体,处于持续不断的运动中。移动就是力量的存在。这种运动是受力而产生的生命,是一种精神,绵延不绝。
中国认为宇宙存在的本质是“道”,又是通过气来运动的,这种运动相对于西方的宇宙,是在不断地运动中静止的,因此,正是因为有这种神话所奠定的“道”哲学思想,才出现了后来的传统绘画中的“动之别”。
3.2 中西绘画中神话题材相似之处
3.2.1 神话题材绘画中宗教的教化功能
在经历了宗教改革和儒学被推崇之后,中国神话中经常传递道德规范,以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为基础,以神话故事的方式向人们讲述道理,教育人们正确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古代神话是人类认识周围世界的反映,西方随着宗教的出现,神话中也有宗教的内容,后来统治者利用神话故事来统治社会。中国古代学者把神话作为一种认识过去的材料,记载为史实。伴随着儒学的发展,儒学在神话中又开始体现。唐张彦远《历代名画录》中有“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祖同功、四时并运”的记载,显示了中国绘画的教化功能。
在中国神话中,神是完美无瑕的,高尚的,集智慧和力量于一身的人,具有法力和永生的能力,可以造福人类,帮助人们生活得更好,是学习的榜样。身份一旦确立,地位就会保持不变,会受到人们的尊敬。这位中华大地上的神为世界创造了天地,使人们认识到生命的常识,战胜了灾难,传说盘古创造了天地,山河,日月,自然界的万物。“精卫填海”的故事,传说精卫填海是炎帝的小女儿,死后灵魂变成了精卫鸟,每天都用掉石块的嘴扔向大海,以求不让大海破坏人们的生活,后世也用“精卫填海”来比喻做事执着、品质高尚的人。这些神话中的神,最终都会回归自然。绘画中的自然生物,继续守为保护人类。神画也同样具有这种教化功能在敦煌莫高窟第257窟中有一幅北魏重要壁画《鹿王本生图》,描绘了九色鹿救起溺水者、遭出卖围困的情景,画中九色鹿一身正气、不惧生死的精神,令人印象深刻。教化之人应知恩善报,心存良知。
神话一开始,西方的艺术就以强壮的身躯开始,传说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总能完成国王安排的一些常规无法完成的任务,赢得人心,驱赶国王,被称为“大力神”。为了庆祝他的胜利,奥运会诞生了。对于神力和身体的这种崇拜,有一种教化功能。在中古时期,宗教绘画盛行,政教合一,更蕴涵了一种宣传教化的意义,宣传圣母的仁爱、纯洁、耶稣的无私奉献。因此中西神话题材绘画在教化功能上是一致的,具有相通性。
3.2.2 神话题材绘画中的情节与内容
不管是中国神话,还是西方神话,都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感性理解,对自然充满了神秘与恐惧,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各种生物充满了无限的好奇,他们与人类一样,对自然也有一种无限的力量,一种无限的想象。虽然早期的人害怕自然,但他们对征服和改造自然有强烈的欲望,而早期的人则把想象的力量赋予给他们所谓的造物之神,使他具有超凡脱俗的智慧、力量和勇气,同时相信他们的神可以帮助他们征服和改造自然。在中西神话故事中,都有人类创造的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图画。中国有大禹治水的记载,西方人则认为普罗米修斯偷了火种。
大禹治水,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记述了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大禹带领人民,运用智慧,抗击苦难,历经十三年,耗尽心血体力,勇敢抗洪,战胜天灾。据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及宋代其它史料记载,在我国隋唐五代时期,有不少画家以大禹治水为题材,创作了与之有关的绘画作品。例如顾恺之,展子虔,吴道子和周文矩等。明朝时,宫廷画家李在等人曾创作过大禹治水画,以纪念大禹的杰出成就。如今台北故宫博物院还珍藏着《大禹治水图》中的玉山,据记载,这幅玉山上雕刻的《大禹治水图》是乾隆皇帝根据宋代佚名画家的手稿所作。画中描绘了抗洪英雄大禹,正带领群众开山凿石、挖沙建渠、疏通河道、疏导洪水的壮观场景。如今,尽管历代大禹治水图已无人亲眼所见,但玉山大禹治水图却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让我们看到了古代画家的高超技艺和当时画家创造的丰富想象。
在西方艺术宝库中,神话是一颗明珠。首先要提到的是普罗米修斯。盗火者普罗米修斯,就像中国的大禹治水一样,反映了先民保家卫国的愿望。根据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是人类的守护神,传说开始地球上根本没有火,人们过着痛苦的生活。只有生肉可以吃,没有火种可以在无边的黑暗中渡过漫长而寒冷的夜晚。为了保护人类,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偷走了火种,又从智慧神那里偷走了智慧。宙斯决定惩罚神以显示他的威严,普罗米修斯被绑在高加索山脉上,这只鹰每天来吃他的肝脏。到了晚上,肝脏又长出来了,恢复了原形。普罗米修斯每一天都要忍受这种折磨”这个神话故事充分地表现了先民们用丰富的想象和智慧,创造出他们心中的神。表达了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这一题材也成了画家创作的素材。总而言之,人们的精神世界和背心真正愿望的表达,都是中、西方神话题材的绘画艺术灵感源头。
4 结论
作为人类绘画最原始的表现题材,神话,本就是一个意义深远的命题。尽管中西文化和思维方式存在着诸多差异,但在神话和宗教等题材的绘画中所表现出来的异质性却是十分引人注目的。先从画材媒介的区别说起,这是自不必说的,西方画材以油彩为主,自有其体系,而水墨宣纸作为画材媒介,也是中国绘画法的灵魂所在。
中国这种积极包容的文明形态造就了中国画的画风,以流畅、优美的线条,带着写意的方式来表达人间不应拥有的状态。然而西方国家却是要用现实主义、人本主义的观点来看待世界,这也是两种文化的巨大差异。对中西神话主题的研究,是中西文化差异的一个缩影,是一种表现形式。关于神话题材绘画的研究,要贯穿整个西方和中国的文明史。它的信息量之大令人费解,本文也只是在形式题材技巧上去了解中西方神话题材绘画作品的异同,对其内在思想的研究仍然十分有限,而且权当抛砖引玉,也希望有更多的相关学者投入到这个领域来充实它的枝干,待它枝繁叶茂,大树成林。
参考文献
[1]陈莉.中西绘画间的对比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22):23.
[2]梁晶.我国古代神话形象的现代插画表现语言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20.
[3]吕曼,宋丽荣.中西绘画中的象征性对比[J].美与时代(中),2020,(01):35-36.
[4]黄东兴.神话思维与意象创作[D].中国美术学院,2018.
[5]毕宇欣.中西方绘画中古代神话题材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6]毕宇欣.中西美术神话题材形式的差异[J].艺术品鉴,2016,(11):412.
[7]王艺璇.神话题材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及审美意蕴[D].中国美术学院,2016.
[8]吴丽莉.中西绘画中关于用线的对比[J].读书文摘,2014,(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