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
本文通过对新媒体的发展背景出发,探讨在当今社会新媒体对影视剧创作的影响,并针对新媒体对当前影视剧发展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为促进我国影视剧健康长远发展提供可参考意见。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方法
二、影视剧面对的新媒体环境
(一)新媒体的发展
(二)新媒体的运用特性
1.便捷性
2.互动性
3.实效性
(三)新媒体的文化特性
1.商品性文化
2.通俗性文化
3.泡沫性文化
三、新媒体对影视剧的冲击
(一)虚假繁荣的泡沫式发展
(二)主流严肃文学的边缘化
(三)追求视觉冲击的流量化
四、影视剧应对新媒体的策略
(一)增强文化认同,促进经典传承
(二)注重主流文化,加强文化传播
(三)规范网络公约,拒绝三流影视
五、总结
【摘要】:新媒体的兴起,对于现有文化和影视剧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而新媒体作为人们日常接触最多的媒体形式,其具有便捷性、互动性、实效性等特点,成为当今社会媒体发展的主流趋势。随着新媒体给人们的获取信息和传播文化带来便捷性和快速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很多问题,比如新媒体下影视剧发展的泡沫化、对主流文化带来冲击、文化作品更加追求视觉冲击而非内涵等,这些问题的产生会对人们的审美和文化认知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如何排除新媒体环境下对影视剧产生的影响,本文以影视剧创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新环境下的对影视剧创作的冲击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影视剧;创作
- 新媒体和旧媒体
目前常见的新媒体表现形式主要是以网络作为主要传播途径,因为网络的便捷性,新媒体也具有很强的便利性和可获得性,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更加注重信息获取的快捷性,有学者认为,新媒体的存在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也加强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生活质量和生活条件逐渐提高的今天,人们更喜爱新媒体带来的丰富和便捷,相比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有着不可替代的可移动性和发展潜力。
新媒体的出现,能够为人们带来视觉上的满足,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吸取知识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在手机电脑等通信工具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新媒体也逐渐深入到男女老少的生活中去,成为每一个人了解社会发展情况和的主要渠道,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很大。
- 影视剧的发展
在现代,影视剧是人们消磨时间、了解时代发展、洞察社会人情、感悟生活百态的重要媒介,很多人把观看影视剧当作生活中的必需品,追剧追星成为很多人的爱好和追求。同时新媒体为影视剧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和机遇,同时新媒体发展也对影视剧的创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无论是创作内容上还是创作过程上,都与以往的影视剧作品有很大不同。目前市面上的影视剧出现更加平民化、通俗化、趣味化的特点,人们能够享受更加通俗易懂的影视剧作品,同时享受新媒体给予的丰富的感官体验[]。但是在新媒体影视剧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现在的影视剧作品更加追求视觉冲击而不是内涵感悟,更加注重流量多少而不是经典传承,更加偏向低级趣味而不是作品意义,这些现象的出现影响了人们对主流文化的感知,形成一种繁荣泡沫化的文化氛围,不利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目前市面上多以通俗易懂、充满趣味、平民草根的影视剧为主,常以比较生活,比较容易激起人们共鸣的情节入手,渴求有更多的收视率和反馈率,在以流量为胜的网络时代,有些影视剧编剧为了更高的关注度,经常追求视觉上的冲击,导致一些三流影视剧作品的出现,影响了新媒体环境下影视剧的良性发展。目前比较具有的代表性的影视剧比如《一千零一夜》、《闪婚日记》、《阳光》、《我的前半生》等,这些影视剧从实际生活出发,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能够引起很多人的共鸣,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
- 我国新媒体影视剧的特点
我国作为多民族多文化的大国,其具备很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新媒体的发展使得我国文化实现了大范围的融合和发展[]。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下,我国的影视剧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并且风格各样的影视剧也被世人所接受,网络剧的大规模出现,也会给人们的思想和文化认知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冲击。
1、题材选择:系列化与反类型化
网络受众通常喜欢快餐式的观影体验,因此网络影视剧的单集内容通常不会超过20分钟。现的网络用户大多都是年轻人,工作的压力使他们的生活节奏变快,因此很难有时间闲下心来观看一部长达两个小时的电影,因此,网络影视剧正在朝着短篇情景剧的方向发展,最佳的每集播放时长为15分钟。比如,前段时间大火的网络电影《万万没想到》以及系列动画短剧《泡芙小姐》,都是通过独立短故事的形式来表现影视剧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当前网络新媒体影视剧的发展方向。这种短剧短剧情的创作模式,使观众能够随时进行观看,也不用担心没有时间看完一整个故事,从而能够使观众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在以往的商业影视剧中经常会出现类型化的角色,这种角色通常带有传统的美感,能够用典型的特征和故事情节进行包装,因此更加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因在电影电视制作上面,类型化角色无疑相对于其他角色更加安全稳妥,能够起到更好的收视效果。这里所说的类型化就相当于一个影视剧的标准,为电影和电视的创作提供了规范,为同类型的人物、故事和场景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模板,为影视剧的开发提供了一个通用的公式,能够有效地达到观众的心理预期。
但是,新媒体网络影视剧的出现,却将这种类型化变得更加具有开放性。网络剧的制作者采取了一种更加不同的创作道路,以类型化为中心进行更加广阔的发散,从而打造了更加具有开放性色彩的时空。比如网络季播剧《泡芙小姐》中的主人公泡芙就非常的反类型化,具有独立的思想,拥有开放性的人生探索特质,因此更加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口味和心理特点。正是由于这种反类型化和开放性的特点,使《泡芙小姐》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同时也给观影带来了更加有趣的体验。类似的特点也出现在好莱坞电影《搏击俱乐部》中,电影中的主人公杰克性格特点让人难以琢磨,因此观众很难通过剧情的发展往下进行预测,使整个观影体验带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也使整个影视剧故事的发展变得更加具有观赏性。这种影视剧创作方式颠覆了传统电影类型化的特点,也是属于网络电影发展的一个重要标签。
2、叙事策略:大众化与趣味性
在以往的影视剧作品中,故事往往具有较强的概括性,故事的发生往往较为典型,戏剧冲突也更为强烈。而在网络影视剧中,大众化和宽泛叙事才是主流。在《万万没想到》中,讲的都是普通市民的普通生活,在《搏击俱乐部》中,主人公只不过是一个生活失意的青年男子,在《泡芙小姐》中主人公就是我们身边经常看到的上班白领。这种大众化的创作方式使影视剧中的人物形象变得更加接地气,也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不会使观众在观看电影中无法产生代入感,而是能够充分体验影视剧中角色的喜怒哀乐,从影视剧中看到自己的模样和自己的生活,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网络影视剧的创作更加强调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沟通,使创作者能够通过真实的创作,完成对观众真实生活的记录,让成千上万的观众能够在影视剧中实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梦想,这种观影效果也是传统电视剧所不能比拟的。
趣味性是新媒体时代网络影视剧的另一大特色,在网络影视剧中,电影内容不必表现深刻的主题,可以没有深刻的内涵,甚至没有考究的化妆和布景,以及让人眼花缭乱的视听元素,演员也不必拥有更加细腻深刻的表演,对白和故事的趣味性成为网络影视剧所追求的重要方面。网络影视剧的趣味性主要在于对白的趣味性,因此在网络影视剧中经常出现流行的网络用语,使影视剧变得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这些对白有的辛酸、有的讥讽、有的具有智慧,充满了对流行性和趣味性,被广大年轻观众所喜爱。
3、视听语言:小景别与解构化
目前,新媒体最为广泛应用的终端播放设备一般为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平板电脑和一部分智能电视。受限于他们自身固有的成本和技术原因、声画还原技术还不够完善,网络影视剧还没有办法与在大银幕上展现气势恢宏且具有立体声的电影的水准相提并论。因此,网络影视剧更多地采用了侧重以中近景和人物特写为代表的小景别的拍摄策略,重在表现人物的身体动作和对白甚至是内心世界。例如,电视剧《爱情公寓》的导演韦正并没有在电视剧中描述广阔的社会场景和宏达的叙事,而是将主环境选定在以一个住宅小区为主和一些其它相对封闭的场景为代表的(如酒吧、教室、电台直播室)相对狭小的空间环境之中。而在这些相对封闭的场景中,摄像机就像剧中人物的影子,保持着近距离的观察角度,以近乎旁观者的身份细腻地记录着剧中人物的情感、动作、对白甚至是内心世界。与此同时,导演充分利用电台(男主角的工作)、电视等剧中道具以及角色的内心活动等画外叙事手段,引入了大量的社会现象与热点问题,有效弥补了小空间和小景别给观众带来的不够大气的感觉。
没有了传统结构化的创作限制,在现代网络影视剧创作中,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一种鲜明的解构化与非线性的表达。而这也是借助新媒体传播的现代广告和音乐录影带拍摄剪辑手段。在并非主流的影片《搏击俱乐部》的视听系统中,跳切、拼贴化剪辑、摇滚乐、画面频闪等手段不一而足,一个真实的颓废白领形象得以呈现在观众面前。可以说,解构化的视听语言特征既是剧中人的生活特质呈现手段,亦是网络影视剧的美学特征之一。
二、影视剧面对的新媒体环境
(一)新媒体的发展
“新媒体”这一概念最早源于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戈尔德马克向当时的总统尼克松提交的报告中提到的“New Media”一词,“New Media”在美国的广泛流行也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上世纪九十年代左右,随着我国计算机行业的飞速发展,有学者将“New Media”翻译为“新媒体”,并逐渐在将其应用在新闻等各个领域[]。
与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新主要体现在其所应用的传播媒介,新媒体以互联网为载体,兼备文字、图画、语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功能,一般可以将其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
随着新媒体在我国的发展及受用人群的改变,我国新媒体的发展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精英媒体阶段,这一时期新媒体刚刚传播进入中国,仅仅少部分政府及企业人员有机会接触新媒体,这部分人普遍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及社会地位,因此将这一阶段称为精英媒体阶段。第二阶段是大众媒体阶段,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普及,新媒体也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线,以其方便、价格低廉的优点快速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电脑、手机为载体的新媒体成为了人们日常交流的主要手段,这也预示着新媒体在我国发展成为大众媒体阶段。第三阶段是个人媒体阶段,新媒体的个性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媒体仅能面向大众的局面,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需求有选择的定制自己所需要的媒体内容,并且可以通过新媒体发表自己的言论,通过平台展示给大众进行探讨。
- 新媒体的运用特性
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以较为单一的形式向大众传递信息,其过程较为繁琐,且大众只能通过订阅或者定时收听、收看等形式接受信息,难以满足大众的便捷需求,而数字化新媒体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仅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作为新媒体载体,大众可以通过各类平台查找所需要的信息,并以预定、预约等形式及时得到消息提醒,根据自己的喜好获得关注信息的实时变化,同时也清除了传统媒体冗杂的信息干扰,极大的满足了大众便捷需要。
2.互动性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渠道、传播方式较为多元化[],一方面满足了大众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也满足大众的交流互动需求,不仅能够在各个平台接受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点赞、评论、转发等方式发表自身的看法,这些信息平台也会将不同人的观点、言论公开化,帮助其进行观点交融及探讨,即满足了大众的交流需求,也能够为大众提供更好的新媒体体验。
3.实效性
与传统的媒体相比,新媒体有着更强的实效性,新媒体可以跨越时空的界限,拥有着真正意义上的24小时更新。由于卫星系统的不断完善,新媒体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行实时更新,并且在各类信息平台上,发布者不收到任何限制,仅需要将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上传即可,突破了传统媒体中对发布人员、发布信息的限制,也大大增加的新媒体的实效性。
- 新媒体的文化特性
1.商品性文化
因为社会的发展,人们在追求高效率、快节奏的同时,更加注重商业化的产出,不断增加收益成为越来越多人心中的目标,而在新媒体的影响下,随着网络社会的逐渐发达,很多人利用手头的资源,在复杂的网络社会中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人际关系圈,形成了良好的商业互动。“带货”、“卖唱”、“涨粉”等新颖名词逐渐在网络平台上被关注,在新媒体环境影响下,很多人通过自媒体实现了经济独立,同时因为新媒体所涉及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很多商家利用新媒体这个强大的媒介,开始了自己的经商之路,出现了网络广告位、公众号广告等新式的商业途径。新媒体的发展使得人们不仅通过媒体传播自己的状态和思想,更多的是通过新媒体实现自身的经济增长[]。同时在影视剧方面,电影业作为最具有商业价值的行业,从最开始拍摄电影的大量资金投入,到最后上档的票房大卖,而票房的多少也无形中成为评价一个电影好坏的标志。在自媒体运营方面,创作者收入的来源基本都是看阅读量和转发评论量,有时也通过打赏也增加额外的收益。这样使得一篇文章或者一个视频的好坏会作为一个商品,让世人来评价它的好坏,用阅览量来证明这个商品的优劣。这是新媒体文化中的商品性文化,这种文化特征的产生,让原本单纯的媒体文化无形中沾惹上了铜钱味,同时也会让创作者过多关注金钱的多少而非作品本身的内涵。
2.通俗性文化
新媒体文化如此繁荣发展,正是因为其能够在短时间内、多地点内实现信息的传播和文化的传递,实现多人群、多人数共同接触,接触新媒体文化的人数越来越多,其中男女老少各不相同。而新媒体大环境下所创造出来的作品,大多都能被大众所接受,其主要原因就是这些作品具有很强的通俗性,其具体表现如下:首先,作品内容通俗易懂。新媒体文化下的作品创作,更加注重生活化和平民化,选题和创作背景都是和老百姓很亲近的题材,比如前些年比较火热的《乡村爱情》获得了广大老民群众的喜爱,《平凡的世界》也是从基层群众出发,使得很多人受到启发和鼓舞。其次,作品更注重趣味性。与以往传统媒体所传播的文化不同,新媒体环境下的作品更注重趣味性和娱乐性,能够让人在生活中获取快乐,更加享受来自新媒体带来的便捷。由此衍生出很多关于喜剧的作品,比如《美人鱼》《人在囧途》《羞羞的铁拳》等,这些作品以诙谐的笔触,带给观众快乐,同时也收获了大量的票房。正是因为新媒体的通俗性文化,才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依赖新媒体,喜爱新媒体,这也是新媒体得到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3.泡沫性文化
泡沫是指聚在一起的很多小泡,在外界变化中比较脆弱易破,常用泡沫引申一事物所存在的表面上繁荣、兴旺而实际上虚浮不实的成分。而现阶段新媒体环境下的文化创作中,通常出现一些过分追求视觉冲击而不注重内涵的三流作品,在大量作品被创作出来的同时,却没有拿得出手的好作品,所以很多人还是愿意听老歌、看老剧。时代的快速发展也让文化产出越来越快,但是随着产出的增多,被人们丢弃和遗忘的也越来越多,这就是新媒体的泡沫型文化。具体表现为:第一,产量非常大。在全民自媒体的时代,人人都可能成为明星,一些草根明星所创作的作品也能够被广泛传颂,这在歌曲的创作中比较常见,正是网络的便捷性和快速性,网络作品层出不穷,但是真正有意义有内涵的作品并不常见,这成为新媒体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受众非常广。随着网络媒介的普及,无论男女老少,人手一部智能手机,这些人成为新媒体的受众者,同时因为社会压力的逐渐加大,很多人需要通过新媒体文化来缓解自己的压力,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依赖新媒体文化,由此增加了新媒体文化的受众,正是因为新媒体文化的受众之广,其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很多人并不想深入了解文化内涵,而是仅仅为了一时的解闷,不少创作者抓紧消费者这种心理,在作品质量上有所欠缺,导致了新媒体的泡沫性文化[]。
三、新媒体对影视剧的冲击
(一)虚假繁荣的泡沫式发展
新媒体的便捷性和快速性,让每个人都成为文化的传播者,快乐的制造者,大量的影视剧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汹涌而出,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不同内涵的作品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在讲究高效率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作品创作出现了更加快捷和便利的现象,比起以往拍一部电视剧需要几年时间相比,现在的电视剧往往只要几个月就能顺利杀青,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也在渴望得到更多收益。大量的影视剧作品在生活中大量涌现,让人眼花缭乱,而这种大量存在的作品中,能够真正带给人启发的真的很少,能够成为经典的就更少,这形成了一种虚假繁荣的泡沫式文化,这种文化具有短暂性、快捷性,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人们的烦恼和苦闷,但是并不能产生什么深远的影响,这失去了文化作品该有的作用,影响新媒体文化的长期稳定发展。目前我国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影视剧作品,但是大部分作品都石沉大海,即使是收视率比较高的作品,也会在短时间内被人们所遗忘,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的很多影视剧不能走出国门,不能被长时间传承的主要原因。如现在盗墓题材、西游题材、霸道总裁以及仙侠题材影视剧的繁荣,给目前的影视剧行业带来了虚假的繁荣。改编《鬼吹灯》、《盗墓笔记》的网络电影每年都有好几部,改编西游记的网络电影每年也有好几部,但是质量都让人不忍直视。这种粗制滥造的网络影视剧消费了经典,同时也给国内观众带来一种价值观上的误导,认为盗墓是合法的,每个人都想着能够有一天“霸道总裁爱上我”,总体影视剧的创作缺乏深度,向泡沫一样漂浮在水面上,总有一天会破灭,根本没有影视创作的价值和意义。
- 主流严肃文学的边缘化
- 追求视觉冲击的流量化
由,甚至是高薪收入,大量的流量意味着大量的观众和需求量,同时也代表着高收益的广告费,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追求高流量,同时也忽略了作品本身应该具备的内涵。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影视剧创作中,创作者为了得到更高的收益,往往会通过一些额外的手段来博得人们眼球,比如刺激的视觉效果、哗众取宠的情节、大众喜爱的精彩片段等。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方面,高流量代表着高收益。关注度、受众面、好评率等关键词汇成为评价新媒体影视剧好坏的关键指标,而这些指标直接影响了创作者的收益,因为高流量可以带来很多高额的广告费,同时也能掠夺浏览者的流量费用,良好的收益对于创作者来说至关重要。另一方面,良好视觉冲击带来好评率。在新媒体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渴望能够通过观看影视剧实现缓解压力,带来快乐的目的,真正享受作品内涵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影视剧的视觉冲击能够很大程度满足人们感官的享受,在释放压、获得快乐的基础上,人们会自觉地认为该作品是比较优秀的,由此会带来好评率和良好的口碑。
四、影视剧应对新媒体的策略
(一)增强文化认同,促进经典传承
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影视剧逐渐普遍性的同时,大量的影视剧充斥在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相比于之前比较经典的《西游记》,后来翻拍的很多版本的影视剧,根据反馈都不如之前的版本,这是现阶段影视剧创作的浮躁气息所造成。如何提升影视剧创作的精致性和经典性,说到底还是要落到文化和内涵上,而创作出来的作品需要被人们所认同,究其根本就是要增强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其具体举措有宣传文化内涵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文化自信是我国现阶段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指标,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文化内涵在影视剧的渗透并不多,这需要改变观众和影视剧创作者的思想观念,了解到文化对于影视剧的重要性,进一步认识我国的文化内涵,加强对其的关注和认同。在人们比较浮躁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静下心质问自己,到底最需要的是什么,在实现自我满足的同时,也要不断关注国家发展的趋势,加强对社会和未来的关注,加强自身文化修养的同时,对影视剧的需求也要逐渐走向内涵化和经典化。要让青少年认识到,通过网络文学影视剧来放松自己紧张的工作和学习固然可以,但是那只是一种用来娱乐的方式,并不能够成为真正提升自己的桥梁和阶梯,要想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修养,需要沉下心来阅读经典,用更加认真的态度对待经典,从而真正体会经典之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努力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加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使自己的思想文化素养能够得到更好地以提高。
- 注重主流文化,加强文化传播
成,对于人民的思想养成和观念形成都有很大的作用,在生活方面,主流文化是教科书上的敦敦教诲,还是宣传栏上的红色文化,是国家的重要文化瑰宝,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现今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中,主流文化逐渐被一些末流文化所取代,主流文化的确比较严肃单一,不像新媒体环境下的影视剧那样诙谐幽默,更没有刺激的视觉冲击效果,在短时间内的确不能博得众人的喜爱,但是其却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无论是在祖国文化的传播上,还是对人们的教育上,都取得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阶段需要不断加强主流文化的传播,加强对主流文化的认知,同时也要转变主流文化的传播方式和形式,争取尽量让更多人能够接受主流文化,享受主流文化带来的丰富体验。影视剧行业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和网络技术,对主流文化进行宣传,创作更多能够被青少年所接受的主流文化影视剧,提高主流文化影视剧的创作力量,让年轻人能够在主流文化影视剧中得到思想的熏陶,从而更好地完成相应的精神成长。同时,网络影视剧的要提升自己的主流文学影视剧创作质量,从而用更加科学的方式进行主流文化的推广,借助网络新媒体这股东风,加强主流文化的传播。
- 规范网络公约,拒绝三流影视
网络监管作为规范网络秩序,维护网络公约的有力手段,对于网络环境的良好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媒体环境下的影视剧发展一直依赖强有力的网络力量,才得以快速发展和传播,而在影视剧创作过分追求视觉冲击的同时,一些比较暴力、色情、低俗的作品也会出现在网络当中,如果不加以制裁,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但是尽管在网络监督如此严格的情况,还是让一些不合格的影视剧混入市场当中,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为此,一方面应该加强网络执法的力度,确保执法部门严格执法,杜绝一切徇私枉法,加强执法的清廉。另一方面,还应该提倡广大群众自觉抵制三流低俗影视剧,加强自身建设,加强主流文化意识,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五、总结
经过本文的探讨和研究,对当下的网络影视剧创作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和反思。这是一个以快餐文化为主的时代,人们的工作都显得匆匆忙忙,几乎没有时间静下心来进行阅读和观影。繁重的工作压力和沉重的学业已经使人无暇顾及,因此相对于那些晦涩难懂的大道理以及反应沉重社会现象的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剧,人们更愿意选择轻松愉快的影视剧,来作为休闲过程中的观影体验。因此,以网络影视剧为代表的短剧情影视剧开始变得流行起来,人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就看完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不难理解,同时还能够满足人们关于各方面的幻想,使人们的精神得到了放松。这固然对于缓解人们的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因此而忽视了传统主流文学影视剧的作用就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在当代年轻人中,快餐文化、享乐主义、颓废主义盛行,在年轻人心中充斥的不再是崇高的奉献主义精神,而是“少管闲事”的自私自利的精神面貌。年轻人崇拜的偶像不再是革命英雄和科学家,而是影视明星和小鲜肉。大众对于明星的审美变得越来越女性化,影视行业难以看到以往的阳刚之气,而是充斥着对精致和颜值的追求。在影视剧的创作上,导演为了票房只能够向流量低头,用那些拥有更大流量的小鲜肉,由于小鲜肉的演技业务能力过低,而导致影视剧创作质量的下降。同时,以这些小鲜肉作为偶像的年轻人也会从这些偶像身上学到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忽视了那些真正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政客和人民公仆,价值观呈现出低幼化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要改变的不仅仅是新媒体环境下的影视剧创作,还要更加注意在这种环境下的人们精神追求方向。
良好的新媒体环境对于影视剧的创作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促进主流文化的传播,还能加强文化之间的互动交流,对于传统文化传承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新媒体环境下影视剧的创作为研究课题,在新媒体的特征和表现,影视剧的发展,目前影视剧创作的现状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总结,可以发现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影视剧的创作存在缺乏虚假繁荣的泡沫式发展,主流严肃文学的边缘化,追求视觉冲击的流量化这些方面的问题,在分析其出现原因的基础上,为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增强文化认同,促进经典传承;注重主流文化,加强文化传播;规范网络公约,拒绝三流影视等几个方面的措施,以此为建议加强新媒体环境下如何进行科学的影视剧创作。本文通过对新媒体的发展背景出发,探讨在当今社会新媒体对影视剧创作的影响,并针对新媒体对当前影视剧发展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为促进我国影视剧健康长远发展提供可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曲涵.新媒体环境下影视剧的审美倾向[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05):65-67.
[2]戴佳言.试析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学名著之影视化重塑[J].通化师范学院学
报,2014,35(06):128-131.
[3]陈娟.新媒体语境下影视剧视频的传播与接受研究[J].新闻界,2013(01):17-20.
[4]丁鹂.新媒体语境下影视剧编创产业化问题[J].电影文学,2012(20):8-10.
[5]谭巧. 大数据时代影视剧生产与传播过程创新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6.
[6]王建娟.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传播方式创新研究[J].戏剧之家,2017(11):117-118.
[7]曲涵.新媒体环境下影视剧的审美倾向[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05):65-67.
[8]林晴.影视剧宣传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研究[J].艺术科技,2017,30(02):120.
[9]李可欣.新媒体环境下影视制作与传播的发展路径[J].新闻研究导
刊,2016,7(18):220.
[10]本刊编辑部.媒体融合的路径探析[J].现代视听,2016(06):4.
[11]赵亚欣.新媒体对影视传播的影响[J].新媒体研究,2016,2(09):24+30.
[12]邱飞.新媒体时代影视作品创作方式的变革[J].新闻战线,2015(14):145-146.
[13]马立新.论当下影视剧创作中的三大流行病象[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
报,2015,31(03):1-8.
[14]章云清,李伟,韩一杰.基于新媒体的影视制作与传播[J].新闻研究导
刊,2018,9(22):242-243.
[15]刘昕芮.浅析新媒体时代下的影视剧发展[J].祖国,2018(17):100.
[16]张欢. 新媒体时代网络大IP影视剧热反思[D].吉林大学,2018.
[17]宋倩茜.影视剧中新媒体营销的探究与实践[J].青春岁月,2017(17):23.
[18]张森. 主旋律影视剧如何赢得观众[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08-17(001).
[19]林涛.电视媒体如何全方位营造正确舆论环境[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
报,2017(03):108-110.
[20]倪学礼,李杰.近年来中国影视剧创作的审美判断与文化反思[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
大学学报),2015,37(01):82-87.
[21]胡理丽.新媒体环境下的影视传播研究[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06):205.
[22]白艳芳. 影视剧的社会教育功能及其价值取向[D].太原理工大学,2014.
[23]褚晓萌. 网络文学影视剧改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24]高文秀. 浅析新媒体的双刃性[N]. 鄂尔多斯日报,2020-09-25(007).
[25]马晓宁.新媒体环境下微型影视剧热的冷思考[J].传媒观察,2015(01):43-45.
[26]席严峰.媒体宣传对军旅影视剧人物塑造的影响[J].中国广播电视学
刊,2014(10):71-73.
[27]谭天.当代影视剧嬗变探析[J].山东视听(山东省广播电视学校学
报),2006(12):15-17.
[28]杨振中. 新媒体影视剧中的时尚元素分析[D].西北大学,2013.
[29]赵远.媒介融合:新媒体与影视剧[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2(06):71-75.
[30]孟艳. 中国网络小说影视剧改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31]史兆琨. 探寻法治影视剧中的“文化内核”[N]. 检察日报,2019-02-01(008).
[32]朱琪.泛IP时代下国产影视剧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与发展[J].传播力研
究,2018,2(18):64-65.
[33]曹忠.网络文化的后现代转向——新媒体语境下网络文学改编影视的文化特征[J].江
科学术研究,2019,14(04):77-81.
[34]杜敬东.新媒体语境下影视剧的传播与接受[J].电影评介,2019(21):110-112.
[35]峻冰.“互联网+”与新媒体时代语境下的影视剧作与改编[J].电影文学,2019(19):3.
[36]孙美娟. 改进影视剧营销的新媒体策略[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9-20(002).
[37]张志敏.新媒体背景下影视制作与传播应用策略[J].数码世界,2019(07):117-118.
[38]鲁晴.探析新媒体环境下红色影视剧面临的挑战和机遇[J].传播力研
究,2019,3(09):64.
[39]王旻,姒晓霞.大数据背景下影视剧创作的变革路径[J].传媒,2017(11):50-51.
[40]杜筱颖. 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7.
[41]胡霞.从二次元文化的特点出发来看我国影视剧的发展[J].戏剧之
家,2019(04):99+101.
[42]滕琳.新媒体时代的艺术交互创新研究[J].明日风尚,2018(23):41.
[43]宋夏.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热潮刍议[J].文学教育
(上),2017(08):166-167.
[44]王臻. 试论中国文学经典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境遇[D].南京艺术学院,2016.
[45]徐瑶,任金洲.从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看跨媒介文化产业的发展[J].中国广播电视学
刊,2016(04):76-78.
[46]李晓平.影视剧的新媒体营销研究[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1):77-82.
[47]王彦霞.“内容为王”视角下的国产影视剧创作[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
报),2012,34(05):149-150.
[48]陈倩.新媒体视角下的互动剧特征探析[J].视听,2020(05):61-62.
[49]崔天旭,宫春洁.新媒体语境下影视文化价值观的传播[J].艺术品
鉴,2020(06):183-184.
[50]杜小峰.移动媒体下新时代影视剧的创作际遇[J].电影文学,2020(01):47-50.
[51]黄楚新,文传君.论新媒体环境下影视剧的营销策略[J].新闻论坛,2019(06):19-22.
[52]邱飞.新媒体时代影视作品创作方式的变革[J].新闻战线,2015(14):145-146.
[53]杜芳. 中国主旋律影视剧表达主流意识形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
[54]陈丽君. 新媒体语境下电视媒体生存策略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5.
[55]尧华. 影视剧创作的导向和历史责任[N]. 人民日报,2012-01-17(024).